潮州古城照明工程:光影里的千年文脉传承
艾丽特光电深入研读潮州 “一府管九县” 的历史格局与 “潮州方言、潮剧、潮州音乐、潮州工艺、潮州菜、潮州工夫茶” 六大文化体系,以 “暖光织韵、文脉铸魂” 为设计理念,量身定制古城照明方案。项目全线采用暖色光为主体基调,精选 135/180 系列专业照明产品,通过精准的光色控制与光影塑造,让照明成为串联历史与当下的文化纽带。
潮州古城,这座镶嵌在韩江之畔的历史瑰宝,不仅是广东省首批 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”,更以 “海滨邹鲁”“岭海名邦” 的美誉承载着岭南文化的千年记忆。作为 “十相留声” 的人文圣地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,古城坐拥 “三山一水绕城廓” 的自然格局,700 多处文物古迹星罗棋布,5 处国家重点文保单位熠熠生辉。从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广济桥,到纪念韩愈的千年祠宇韩文公祠;从宋代民居典范许驸马府,到木雕艺术巅峰己略黄公祠;从唐开元寺的晨钟暮鼓,到宋青龙古庙的香火传承,古城的每一处肌理都镌刻着文明的密码。
艾丽特光电深入研读潮州 “一府管九县” 的历史格局与 “潮州方言、潮剧、潮州音乐、潮州工艺、潮州菜、潮州工夫茶” 六大文化体系,以 “暖光织韵、文脉铸魂” 为设计理念,量身定制古城照明方案。项目全线采用暖色光为主体基调,精选 135/180 系列专业照明产品,通过精准的光色控制与光影塑造,让照明成为串联历史与当下的文化纽带。
在灯具选型上,135/180 系列产品以其卓越的显色指数(Ra≥90)完美还原古建筑木构肌理与砖雕细节。在广济桥照明中,180 型投光灯以 3000K 暖黄光勾勒 “十八梭船二十四洲” 的独特桥体结构,灯光随韩江波光同步调节亮度,再现 “湘桥春涨” 的古景意境;韩文公祠的红墙黛瓦则通过 135 型洗墙灯的柔光漫射,呈现出 “红墙映月” 的古典意境,与祠内 “传道起文” 的匾额相映成趣。
针对不同类型的文化载体,设计团队实施差异化照明策略。许驸马府的宋代夯土墙采用 135 型地埋灯 45° 角斜射,凸显 “三进五间” 的建筑规制;己略黄公祠的百鸟朝凤木雕群则通过 180 型窄光束投光灯精准打亮,让金漆木雕的镂空层次与立体纹样在暖光中尽显神韵。开元寺的飞檐翘角下,135 型灯具隐藏安装实现 “见光不见灯”,将唐代斗拱结构的韵律美转化为光影诗篇。
方案特别注重文化场景的沉浸式营造。在牌坊街非遗展示区,180 型可调光灯具配合潮剧表演时段动态调光,当《荔镜记》唱段响起时,灯光自动切换为更暖的 2700K 色温,与潮州木雕、潮绣展品形成和谐共鸣;工夫茶体验区则采用 135 型低照度灯具营造 “灯下品茶” 的静谧氛围,光斑直径精确控制在茶桌范围内,避免强光干扰茶道意境。
工程实施过程中,艾丽特团队严格遵循 “最小干预” 原则,所有 135/180 系列灯具均采用隐蔽式安装,灯具外壳颜色与古建筑色调保持一致。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分时段照明管理:日常模式保持 30% 基础亮度,突出建筑轮廓;夜游模式提升至 70% 亮度,激活文化观赏功能;重大节庆时启动动态光效,让广济桥与韩江两岸形成 “灯影联动” 的视觉盛宴。
如今,当暖黄的灯光温柔地铺满潮州古城的街巷桥楼,135/180 系列灯具不仅照亮了文物古迹的物理形态,更唤醒了深藏其中的文化基因。这场光影与文脉的对话,让 “海滨邹鲁” 的千年风华在夜色中绽放出新的生命力,成为潮州文化旅游的璀璨名片。